Article

关于中国单性别学校的一些想法

26th February 2019

单性别学校在中国并不多见,供方市场存在缺口。目前我们仅在中国发现九所单性别学校(中学,不包括未登记的学校),这对于一个有2.4亿适龄学生的国家来讲,从数量上看是非常非常少的。

本文旨在观察中国适龄学生的家长对于单性别学校的态度。他们的态度与欧洲家长们的态度非常不一样。许多中国家长对于单性别学校的优点很好奇,这一点从他们非常乐于把孩子们送入仍然存在于英国的单性别学校可见一斑,中国学生在该类学校学生总数中的比例非常大,仅次于来自于穆斯林国家的学生。

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单性别学校能帮助女性”在这个对她们并不十分友好的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帮助”(英国2017年学校总督察的观点)。在英国,就读于单性别学校的女生在某些可测量结果上似乎优于别的孩子,但该结论并不适用于男学生。Tudor Hall校长Wendy Griffiths认为,”一个好的女子学校可以帮助一个女孩‘找到她的声音’”。这点非常重要,虽然这种帮助是如何实现的并不易凭经验来衡量,但其效果得到了学生父母和学校老师的认可。”

在英国,单性教育的没落是由男校开始并推动的,这些男校发现女生的平均考试成绩更好,所以开始招收女生。这反过来迫使女校效仿,因为开始招募女生的男校抢夺了她们的市场。然而,单性别学校的颓势很可能会在中国得以扭转甚至提振。

我们听取了很多中国家长的意见,并就这个问题分析了网上的许多相关评论。我们的研究是基于事实进行而非对科学原理进行分析,但很明显,许多中国父母认为单性别学校比混合学校更可取,他们了解并采纳了与英美两国教育社会学家的研究结果相似的看法。当然也有因缺乏了解而持不同意见的声音,但中国父母普遍比英国学生的家长更熟谙教育理论。倾向于男女混校的中国家长和那些赞成非单一性别学校的英国父母观点一致,双方都认为学校应该呈现一个由两性共同组成的”真实的世界”,从这种环境中走出的学生在面对真实社会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对单性别学校感兴趣的中国父母倾向于关注美英学校,而对中国的单性别学校几乎没有讨论。我们认为这并非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是因为单性别学校在中国不是主流,中国父母几乎别无选择而只能进行海外择校。

正如中国父母尽可能地送子女进入双语学校学习而不是将他们直接送出国外一样,男女混合教育也是如此 — 如果在中国有好的单性别学校,也会成为中国父母的选择。这是英国单性别学校与中国学校合作在中国设立单性别学校,并向这些合作学校提供专业知识的机会。

中国现有的女子学校自有其特色。她们一般不收12岁以下的学生,相比之下,许多的英国女子学校最小的学生是五岁。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是中国的一所女子学校,其前身是圣玛丽女子学校,由美国基督教会于1881年创立;上海中西女子学校于1892年由基督教南方监督协会成立。这两所学校在1952时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重新命名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然而此类例子少而又少,其模式不具有代表性。

寻找志在弥补该市场空白的中国商业伙伴或学校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很多此类在海外寻找合作伙伴的资金并不是由教育专家经营,而是由在非教育领域富有经验的企业家或商界人士经营管理。

投资机构对此类项目的忽视程度也令人吃惊。这种机构多由男性主导,他们在基金管理、金融及其他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他们在教育理论方面则更像”酒吧里的那个家伙”—其富有感染力的发言并不以研究为基础。本文作者曾在正式会议上听到过一个似乎被广为接受的理论,理论的前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生不容易嫁出去。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古怪的现象,即消费者(中产阶级父母)对于产品的某些方面比投资者有更深了解。

然而有迹象表明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虽然我们认为中国留学生在进行海外择校时并不以进入单性别学校为目标,但进入英国单性别学校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很多,这是因为在英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很多。

我们的数据表明,英国学校中来自中国、香港和俄罗斯的学生的国际学生中占绝大多数,而中国是最大的国际学生出口国。根据2015年的数据,英国每五名新生中就有一名是海外学生,伊顿和惠灵顿等著名学校的学生中有15%来自海外。单性别学校,如Cheltenham Ladies,Sherborne Girls,Tudor Hall和Badminton,都是非常受中国父母欢迎的单性别学校。

以上都仅仅是冰山一角 — 真正的市场在国内,英国学校有能力参与其中。

Related Blogs

View All